近日,《我和我的时代——大数据看当代青年的关注与期待》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不少青年人说着摆烂却还在努力,想去广州等大城市闯闯,也越来越青睐新一线城市......话题#这届青年人说着摆烂却还在努力#也迅速冲上热搜,引起了网友热议。
“摆烂”一词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
摆烂,指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就干脆不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而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
这种说法或许可以理解成当代青年对高强度竞争生活压力的一种调侃方式,所以也有了摆不烂、躺不平、卷不赢是当代青年的真实写照的说法,明明天天想辞职却月月都满勤的现象。
但从报告也可以看出,这些青年人嘴上虽然说着想“摆烂”,关注学习能力提升搜索相关前三的问题反而是:“适合上班族的副业”、“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条件”、“有哪些含金量最高值得考的证书”。可见大家都明白没有躺平的“资本”时,只能一直努力,不然只会越躺越烂。
而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和疫情带来的客观影响背景下,企业对运营成本降低的因素和青年人对工作自由度的渴望,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发展势不可挡,那就是灵活就业。
灵活用工区别于固定全职用工,是以共享经济为基础的。灵活就业者可以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将个人兴趣和专业无缝连接,实现自由规划个人职业发展,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尤其适合想做“副业”的青年人。
不少人对灵活就业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外卖员,快递员、清洁员等“蓝领”,事实上灵活用工还可以是中高端技术和职能岗位,比如:系统工程师、IT工作人员、财务、HR、法务等“白领”。每个人都能通过灵活就业,依靠着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对于企业而言,灵活用工模式更为灵活,不需要付出额外的费用,也不需要复杂的入离职流程,也可以大大为企业节省运营成本。
有数据表明2020年和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选择灵活就业的均超过总体就业的16%。2021年,中国有超过61%的企业有过灵活用工。可见灵活用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小邦认为无论是选择传统就业还是灵活就业,其实都是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取得基本生活保障并体现社会价值的就业方式。在所谓的“青年人喊着摆烂”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大家默默努力的认真,选择适合自己未来道路的决心。